首页_门徒注册_平台「登陆」
首页_门徒注册_平台「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主页.「BET9注册」.主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4-16 17:03    文字:【】【】【
摘要:主页.「BET9注册」.主页 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各项政策,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断总结经验,深化对农业产业结构内在规律认识,

  主页.「BET9注册」.主页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各项政策,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断总结经验,深化对农业产业结构内在规律认识,确定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坚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夯实基础增强内驱力,切实加快优势产业发展步伐。在农业产业布局中,突出主体气候特点,按最适宜地区来规划各优势产业布局,逐渐形成了老灌区东园镇、柔远镇、镇罗镇、以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为主;南山台永康镇、宣和镇、常乐镇以发展经济林果产业为主;河南省永康镇、宣和镇以发展养鸡产业为主发展畜牧业,迎水镇以发展养鱼产业为主,香山地区的香山乡、高兴仁镇以发展硒砂瓜产业的优势特色产业布局。通过优势产业区域规划布局的建设,沙坡头区优势产业已初具区域化、规模化,并逐步向产业化发展。

  一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畅通了流通销售渠道,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三是成为政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广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的载体。四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五是加大了为农服务力度,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六是以增收为目的,社员收入逐步呈现最大化。

  沙坡头区家庭农场现在发展到298个,从事种植业的125个,其中:种植粮食作物的28个;从事养殖业的145个;家庭农场经营耕地面积1 873.33 hm2;家庭农场全年经营总收入31 504.5万元。沙坡头区专业大户现在发展到898个,带动农户5 100户、带动农户人均增收463元。

  落实责任制,沙坡区始终把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纳入各级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区、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到人。严格考核,为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提高责任意识,真正把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工作落实到实处,把优势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争先创优”进行考核严格奖惩。

  为确保农业优势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每年都与各乡镇、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各产业发展的目标。

  始终围绕突出重点,扩大规模,加大投入,依靠科技,狠抓示范的工作思路抓好优势产业的发展。始终把适用技术推广作为抓好优势产业的重中之重,加大科技推广投入,依靠科技增收。

  要做大做强农业优势产业,投入是关键。面对财政十分困难的现状,在坚持农业优势产业专项资金投入主渠道作用的前提下,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优势产业发展的投入。

  配套建立并不断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个人等积极参与发展产业,对项目实行承包责任制。同时采取灵活的运行机制,鼓励科技行政人员带薪、脱产到农村与农户联办创办,承包技术指导[2]。

  对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农业龙头企业要进步引导和扶持实施技术改造,促进改造升级,有计划地扩大加工规模,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3]。坚持开放活县,引导合理布局,大力扶持建立畜牧、林果、蔬菜、硒砂瓜等产品的非公有制加工、贮藏、保鲜、营销企业。

  坚持企业与农民利益兼顾的原则。既要照顾企业的效益和壮大,又有效地消除农民的生产顾虑,激发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支持并配合发展产业。同时根据市场行情,确定的具体收购价格与周边毗邻相比略偏高。

  多方宣传,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确保产业发展的必要投入。在资金的投入方向上,以基地建设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4]。

  [1] 唐勇,王章.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3(6):33.

  [2] 杨洋,李颖,刘小鹏.基于西部大开发的海原县特色优势农业发展研究[J]. 农业科学研究,2011(2):82-84.

  **市是典型的大城区带大郊区特大中心城市。城乡之间差别显著,二元结构特征明显,数字鸿沟现象突出。那么如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呢?

  农业产业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市依据农业产业化的四种基本类型(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从政策和资金上对农民进行支持和引导,并不断根据本地实际实现机制创新,比如金堂县就依据本县实际提出了三种方式:直接承包给龙头公司、公司农户相结合、农户自己经营。当然,农业产业化并不是放任自流,如同上世纪90年代初期福建一些城市工业化初期搞的“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无序化发展,而是依据自己本身的特色和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金堂的脐橙、郫县农科村的农家乐、永泉村的花卉种植、战旗村的蔬菜种植和食用菌种植、大邑的生猪养殖,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并且在向品牌发展战略上靠拢。在政府的引导下,各区县有意识地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县一品。比如金堂县正打造中国脐橙第一县、大邑的生猪和食用菌基地以及三圣花乡的以花卉种植和旅游为核心的“五朵金花”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通过引入和积极培植农村市场主体,对农副产品进行粗加工和市场化运作,大幅度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比如唐昌镇的娃娃菜在以前的市场价是0.2元/斤,经过简单加工和包装达到现在的1.5元/斤,仅此一项,农民就受益匪浅。

  以围绕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建立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依托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区域,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优先使用国内原料和机械装备。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盘活资本存量,整合资源要素,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组建企业集团,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以不断密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把发展农村经济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争取上市融资,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力,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基础环节的完善是构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地制度,其基本模式的构造是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而微观组织的创新目标是重构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组织。农业是一个产业,但还没有产业化。没有龙头企业,农业产业是“化”不了的。因此,培育农业产业化组织,扶持龙头企业,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是大势所趋。

  首先,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新时期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四川农业竞争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次,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推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是提高农业后续效益、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攻方向。第三,我省已经步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渡的阶段,现代农业的主要实现形式之一,就是以工业化、产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实现这一形式的有效载体。依托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与工业,城镇与乡村有机联结,使工业向农业渗透,农业向工业延伸,将极大地改善我省农业生产经营面貌,促进农业资源优势向产业竞争优势转化,实现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和使命感,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发展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培育成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攻坚力量,使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龙头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带动和促进生产基地和广大农户进行专业化、区域化、社会化大生产,发展集约化种植和养殖、多层次加工增值,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有利于将农业再生产相关联的上游开发和下游增值联结起来,将外部经济内部化,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交易成本,形成一体化内部的利益补偿机制和积累机制,实现共同体内部利益互补,产业链条内部利益平均化,既增加农业产出量,又可以提高资源投入报酬率,从而将增加社会有效供给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双重目标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

  开放经济WTO、西部开发、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农业发展的调控手段要调整,宏观调控成为最重要的手段。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必然要确立“主导产业”,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社区组织在市场调研、生产规划中的重大作用,变农户分散决策为整体决策,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生产经营的预见性。同时,龙头企业依靠一体化的产业协同效应,可以能动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农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建立起高效的农业体系,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发展大农业,需要有大产业来支撑;开发大市场,更需要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来推动。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的工作抓手,培育龙头企业成长,将是全省中小企业系统长期承担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任务。

  今年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确定了“2009年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工作主线,由省委召集全省各市(州)和省级农口、涉农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同研究,在当前经济增长出现下滑的形势下,如何保持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增长,从而带动农民增收的办法和措施,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省委与各市(州)和省级相关单位签订了“2009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责任书”,作为全省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主管部门,我局承担了新增12家销售收入上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目标的任务。

  农产品龙头企业,都是各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力量,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肩负着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和发展农业生产基地的重任。在重视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的同时,以形成省、市、县共管,共同推进的机制,让农产品龙头企业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的主力军。

  去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省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普遍出现了经营困难,很多规模小,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在危机中纷纷停产、倒闭。在座的龙头企业在去年宏观经济不景气,受到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双重冲击的压力下,站稳脚跟,取得近亿元销售收入,足以证明你们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生存发展实力。当前,国家和省为提振经济,扩大内需,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振兴规划,其中轻工业、食品饮料等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为农产品加工业谋划了新的发展空间。前不久,省政府及时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龙头企业发展的决定》,里面的多项实质性政策,为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保障。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还没有好转的环境下,龙头企业要牢固树立“保市场就是保生存、保发展”的观念,千方百计保住市场、稳住客户、扩大订单,努力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和产品销售覆盖面,着力畅通产品销售、增强发展活力。既要善于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勇于奋进、敢于拼搏,积极挤占市场。又要善于“拾遗补缺”,强化新产品的研发和量产,积极培育新的市场需求和市场消费惯性,努力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时,还要注重通过“电子商务”、各类展销平台等多渠道开拓市场,重视拓展国内农村市场以及境外市场。

  企业在市场中经历着不同层次的竞争,从价格到品牌,从服务到质量,归根结底,都是建立在企业是否具有高出竞争对手的自主创新能力基础之上。从企业长远发展来讲,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才更应该成为企业保持长久竞争力的重要课题。龙头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走产、学、研合作开发道路,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生产工艺等措施,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以推陈出新的产品开拓新市场,引领新的消费时尚。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在于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转化率。而建设和发展产业集群,则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产业发展的引领力量,龙头企业要以产品为基础,承担起推动产业聚集,吸引产业协作的核心作用,带动并组织同行企业围绕产品上、下游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协作,不断延伸产业链,从而形成产业集群,使产品从单一向复合,经营从个式向链式,市场从内张向外扩的有机结合转变。所以,从产业发展模式上讲,龙头企业的作用是巨大的。

  基地建设是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和条件。农产品龙头企业在建设自有原料基地,满足正常生产供应的同时,还应当在以下方面形成辐射、带动:一是,加强农业生产基地科学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为同行业企业开展相同工作树立典范;二是,要示范优质专用品种的规模化种、养技术并加以推广和应用;三是,通过土地承租倒包,带动周边农民加入基地生产,成为在田间地头工作的“产业化工人”,取得工资性收益;第四,要从源头主动控制农产品质量,避免不合格产品进入加工环节。

  农产品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产业资本进军农业领域,一般来讲,会对农民形成一定的“挤出效应”。这主要表现在,对农产品价格竞争的主导地位,使生产者获得价值增值的机会减少;承担了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成本,而忽略了对农民继续获得收益的义务承担。龙头企业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一定要站在扶持农业、带动农户的角度,通过建立长期、合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从根源克服“挤出效应”产生,使农民能真正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收益。所以,一要在直接参与基地建设的同时,尽最大可能扩充岗位,提高吸纳农民就业的能力,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收入有保障。二要完善利益分配关系,通过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重点要发展“公司+农户”式的订单农业,以合同契约的形式规范产业化经营各主体的利益关系,明确权利责任,提高合同的履约率。三要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引领农户提高科学种养水平。

  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强化管理,全面培训,大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快引进、培养目前急需的农产品加工、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促进优势特色产业链式发展。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协作,在新品种开发引进和配套应用技术、优质高产高效种养技术、重大疫情防控技术、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保护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其标准化技术、农产品储运和精深加工技术、防灾减灾等方面寻求突破。加大新品种开发力度,为良种扩繁、应用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提高良种覆盖率。鼓励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优势特色农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积极争取土地整理、农业机械、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退耕还林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上级财政支持,围绕产业基地、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改善和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一是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二是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三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和检疫,配套农艺措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积极扶持发展设施农业,结合优质瓜菜、果品、养殖等产业开发,积极推广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滴灌喷灌、遮阳网覆盖、活动板房等基础设施,加快施肥、产品收获、病虫害防治、产品储藏、自动化养殖等机械化操作配套建设。五是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实施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支持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建设。

  认真研究各级财政投资方向,科学储备和申报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改善和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争取切实加大对特色产业及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多渠道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等社会资金投向特色产业发展。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领导,加大监管,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健全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体系,鼓励土地合理流转,使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促进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为优势特色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经营创造条件。

  把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强强联合,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推进优势农产品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聚集,企业集中向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和“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流通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营销合作组织,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引导和帮助他们参与到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贮运、营销环节,增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2005年,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紧紧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以扶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抓流通,拓市场,促销售,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经营体系、经合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工兴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循环新路子,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产生了重大作用。

  1、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速效果显著。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发展到159个,从业人数7000人,资产总值达到6.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总值4.5亿元,销售收入(含交易额)95967.9万元,实现利税9550.5万元,创汇675万美元,带动10.5万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

  2、巩固和扩大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按照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优化结构,不断扩大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已建成优质麦、辣椒、食用菌、速生丰产林、无公害蔬菜、肉鸡、瘦肉型猪等7大农业生产基地,其中优质麦生产基地达到50万亩,20万亩被列入国家优质麦示范基地。辣椒生产基地达到30万亩,其中新推广种植“益都红”辣椒5万亩,蔬菜生产基地近10万亩;食用菌棚达到1.5万座,其中新增5000余座;速生丰产林基地面积达20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10个,初步实现了蓄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

  3、培植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重点龙头企业。通过新建、技改扩建和资本整合等方式,全县共建成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9家,安置劳动力4828人,带动生产基地80亩,带动农户80000余户,实现销售收入73763万亩,利税5090万元,创汇675万美元,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828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9个,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个。申菇业有限公司、清阳针纺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宏海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县种子公司、百斯特葡萄酒有限公司、源丰实业有限公司、清南养殖有限公司、濮阳市天口酿造有限公司8家企业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为加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县、乡政府通过拓宽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广泛筹措龙头企业发展资金,采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等措施,全县新增投资18679万元,新建、扩建、在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其中新建企业濮阳先锋实业有限公司、科迪饲料有限公司、利民面业公司、**脱水蔬菜厂等10家;投资4079万元,扩建申氏菇业有限公司、绿源面粉厂、百斯特酒厂等企业13家;投资6200万元,在建凯利万吨食用乙醇、普丰油脂饲料厂、中瑞恒立农业、保成仙人掌加工厂等企业4家,投入资金8400万元。

  4、建成了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增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竞争力。几年来,我县的各级政府坚持把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先后建成了马庄桥蔬菜批发市场、城关蔬菜批发市场、阳邵苹果批发市场、大屯禽蛋交易中心、**粮油交易市场等29家专业批发销售市场、投资总额3351万元,占地面积723.5亩,年交易额36835万元。同时,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博览会、展销会、农展会等,组织龙头企业、骨干乡镇企业、经贸部门拓展国内外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农产品及其农产品加工制品,如辣椒、食用菌、蒜粉、茶巾、麦杆画等销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效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5、形成了一批以协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全县共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服务组织51个,资产总额2848万元,入会会员1.5万人带动了2万余户参有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民增收。

  6、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按照突出特色搞调整、突出区域优势搞调整、突出规模效益搞调整的原则,以仙庄、马村、瓦屋头等乡(镇)为主的县东部发展辣椒种植达到30万亩,以城关、柳格、固城等乡(镇)为主的县中部发展食用菌棚达到1.5万余座,以阳邵、古城、韩村等乡为主的县西部沙区发展速生丰产林达到20万亩,在全县构筑起了“红、白、绿、”三色农业及东椒、西林、中菌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格局。还形成了优质粮食小麦、玉米、无公害蔬菜、畜禽、农产品加工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农业结构调出了规模调大、效益调高、产业调特的发展态势。

  (一)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协调指导。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把它作为强农富民的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一是县、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负总责,并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的四个一的管理办法认真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完善工作。切实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顺利进行。二是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积极创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从市场机制与建设、行政管理体制、资金筹措、法律法规保障等多方面创造条件,引导和支持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三是注重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户和企业掌握市场、了解市场,提高农户、企业驾驶市场的能力,努力实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网络。同时组织发动全社会爱农、扶农、支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

  (二)加快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产业。从有利于规模经营、农民增收出发,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如粮食生产扩大推广优质专用小麦、玉米面积,2005年全县新增优质麦种植面积10万亩,玉米以科技入户工程的形式推广优质玉米40万亩,粮食种植总面积达到105万亩形成了,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产业大优势、蔬菜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和反季节保护地栽培,打造绿色产品新优势;辣尖椒生产逐步实施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在县东形成了千亩成方、万亩连片的规模种植优势和**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并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辣椒生产基地。

  坚持把培养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着力拉长产业链条,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构筑产业新优势。依托优质麦、玉米、辣椒、食用菌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精深加工和宗合利用。投资2.1亿元,新上了10万吨乙醇、科迪饲料、先锋实业、中原糠醛厂、利民面业等项目,年可加工转化玉米31万吨、小麦30万吨、辣椒5万吨、大豆6万吨、玉米心2万吨、棉花籽4万吨,主要农产品资源充分转化,附加值大大提高,使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财政政策、金融贷款、生产用地等方面对龙头企业倾斜,县财政每年列支资金400万元,银信部门先后发放贷款9036万元切实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税务、土地等部门严格兑现优惠政策,各智能部门想方设法创造发展条件,加油助推。全县先后建成“农”字号龙头企业69家,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三是全面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上海光兆、北京中林、郑州杨森公司、青岛先锋实业、河南恒立农业、普丰油脂等一大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项目在**落户,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强大的外力支撑。

  (四)抓好基地建设,打造龙头企业发展平台。一是围绕龙头建基地,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龙头带动基地发展,以基地服务于龙头。依托先锋实业、申氏菇业、伍玉泉面业等龙头企业,创建了优质麦、辣椒、食用菌、速生丰产林等生产基地。二是突出特色优势建基地。根据不同的种养传统优势和规模发展程度,建立特色基地。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形成区域再的主导产业,建立具有本地特点的规模较大的商品生产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商品批量、加工批量、销售批量,使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优化,打造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平台。如仙庄乡在发展辣椒生产专业乡的同时,带动全县18个乡(镇)大力发展辣椒种植,从而形成了全县辣椒生产较大的群体规模。为解决椒农产品销售问题,县、乡政府协调资金投资300多万在仙庄乡鹤台公路建成了占地47亩,拥有门店200间的尖椒批发市场,并与四川、重庆、湖南等地客商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供货合同关系。去年9月份引资5000万元建立了辣椒储藏、加工、销售与一体的龙头企业——濮阳先锋实业有限公司,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市场、龙头、基地的有效对接。

  (五)树立创新意识,探索完善经营形式。一是对一些订单农业的组织模式实行依法签定,信守合同,使生产与经营者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确保各方特别是农户的利益得到可靠的保证。二是探索组织更多的农户以劳动形式和土地租赁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合理有序的土地流转,使农民承包地成为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获得劳动和租赁双重收入。如保成兴帮食用仙人掌公司租赁王什北豆固、大村、东王什、坟抬头四个村300多农户承包地800亩,投资6800万元,发展仙人掌种植及深加工,安置当地劳动力600多人,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农户把土地出租给公司,公司把失去土地的农民雇佣到公司从事种植管理仙人掌和产品加工,使公司不仅具有了可靠生产基地,而且使农村劳动力和土地得到了可靠的双重收入,实现了农户和公司共赢。三是大力发展以“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市场+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中介组织+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生产基地、营销市场有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农业经济整体高效的共同发展体系。如先锋实业有限公司今年一开始就与全县万余户农民签订了5万亩“益都红”辣椒种植合同,实行订单生产,向农户统一提供种子和技术,保护价回收产品,生产与大市场的成功对接,达到了互利共赢的目的,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之路。

  (六)健全中介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介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要按照农民自愿、互利和民主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类中介组织,并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近几年实践,我县重点指导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科技部门、专业协会、专业大户和经纪人等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在企业与农户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如县妇联与山东风阳集团联姻,充分发挥上牵集团公司下联千家万户的中介作用,在全县发展合同养鸡户达500余户,户均年纯收入8000多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架起了一座金桥。

  (七)加强科技指导,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生产基地,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大量试验、示范,积极推进良种化和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品种化进程。以农业高科技示范圆为载体,引进、示范、推广国内外名优农作物、食用菌等新技术67项新品种16个,辐射带动了一大批特色明显、效益可观的示范基地,催生了5500多户科技示范户。二是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创造一个“蓝天碧水净土”的良好生态环境,规划建设一批标准较高的绿色食品园区。今年仙庄乡4万亩辣椒被确定为省极定点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马庄桥、纸房、六塔、瓦屋头、等八个乡(镇)确定为全省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三是重视开发农产品名牌,实施品牌战略。依靠科技提高质量,依靠质量创立名牌,依靠名牌开拓市场,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近年我县涌现出的“澶都”尖椒、“宏海”面粉、天福酱菜、清阳茶巾等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抢占了市场制高点,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空间。四是花大力气开拓市场。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强化市场营销手段,使龙头企业开拓市场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

  2、生产基地优质产业规模小,专业化生产水平低,产品档次不高,更主要是缺乏优质、无公害、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农产品。

  3、资金困难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瓶颈”,融资渠道少,贷款难,资金周转缓慢,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正常发展。

  4、龙头企业联基地、带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够完善,合同、契约的履约率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5、产业链条短,最关键是种植、养殖、储存、加工、运销等环节不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不成农业生产环节完整的产业系列和产业链条,并且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市场发展滞后,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增收困难。

  1、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围绕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果品蔬菜、食用菌、辣椒、纸浆林等,新上一批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项目,力争3-5年内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00家,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5-10家,创办省级龙头企业2-3家,创办部级龙头企业1家,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集群,实现龙头企业发展有较大的突破。

  2、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联结基地带动农户的功能,加速农产品加工增值、流通增值,加快基地的形成,强力推动农业产业化。

  (1)发展优质小麦深加工转化产业。扶持增强伍钰泉、利民面业、中粮挂面等麦业龙头,大力发展专用面粉及其深加工制品,着力培育优质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

  (2)发展玉米深加工转化产业。以凯利乙醇、玉米加工企业为龙头,对玉米进行深加工和转化利用,大力发展优质玉米产业。

  (3)发展蔬菜加工产业。以先锋实业、天口酱菜、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培育壮大辣椒生产深加工基地。

  (4)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大力发展瘦肉型猪、肉鸡等养殖业,加快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

  (5)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以上海光明、北京中林、郑州杨森公司为依托,配套建设县西部沙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并对林产品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6)发展食用菌产业。以申氏、天马、恒立等食用菌种植加工为龙头,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基地。

  在粮食生产传来丰产增收喜讯的时刻,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农业产业化暨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全面总结我市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在更宽领域、更高层面上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使之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昨天,我们参观了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上饶县、信州区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涌现出的典型,刚才,亚平书记、和平市长作了重要讲话,请同志们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相继制定并大力实施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全市各地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区域化的主导产业布局,水产、畜牧业、以梨柚为主的果业、蔬菜、绿色食品和毛竹等六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产业基地面积达到多万亩;发展壮大了一批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全市各类农业企业首次突破家,德兴百勤异钠有限公司跻身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家龙头企业位列省级龙头企业,全市新增市级粮食龙头企业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家。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平均资产规模万元,同比增长,年均销售收入万元,同比增长。产业化经营的深度不断延伸、领域不断拓宽,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收入不断增加,产业化经营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⒈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中坚力量。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辐射、带动下的种养大户,真正成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无论是高速公路沿线的蔬菜产业带,滨湖三县的特种水产,还是万年、横峰的生猪,玉山、广丰、上饶县的梨柚,背后都有一批龙头企业在发挥作用。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优势产品区域化布局初现端倪:特种水产、水禽向滨湖三县集中;万年县形成了个万头以上养猪场,年出栏生猪万头,销售收入超过粮食产值;信州区、上饶县、玉山县的蔬菜产业带逐步成型;婺源、德兴的生态农业经济日渐壮大;横峰成为“中国葛之乡”。

  ⒉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成为组织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农业产业化经营直接带动万多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农民与龙头企业、协会之间,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分工协作关系,一大批农民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变成了龙头企业种养基地上的产业工人,获得稳定的收入。上饶县远泉种植有限公司带动农户万户,户均增收元。目前,几乎所有的产业、产品都活跃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以及各类市场等中介服务组织。全市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已达到家,吸纳从业人员万多人,产品交易额达亿多元。

  ⒊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成为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有力武器。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竞争力明显增强,一批农产品进入了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型超市和连锁店,大大拓宽了我市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和范围。一是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已有绿色食品个,其中级个,比去年新增个绿标,均居全省第一,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个,预计年底前将新增个。二是档次不断提升。精制茶叶、龙虾、年糕、葛产品、优质茶油、木竹制品、红薯粉丝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品代表了上饶农产品的新形象。三是知名度更加响亮。全市已有多个知名农产品品牌,婺源大鄣山茶、德兴红花茶油、玉山的信木柚、滨湖地区的特种水产、万年的优质生猪、弋阳的年糕等特色农产品畅销市场。

  ⒋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成为吸纳农业投资、发展开放型农业的重要领域。从××年至今,我市共引进农业项目个,合同引资亿元,实际进资亿元,引进了益人生态养殖公司、腾马木业、绿野木业、全阜水产、远洋水产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内的民间资金,主要也投入到农业产业化领域,创办了远泉集团、金标果业、大禾食品公司、金龟实业、信木柚公司、异钠、大鄣山茶等一大批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和种养基地,带动和促进了农业总体效益的提高、农业经济总量的壮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主要问题有: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整体效益不够理想;龙头企业竞争力较弱,辐射带动力不够强,外向程度低;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主导产业规模还不大,等等。这些问题,仍有待于今后切实加以解决。

  在国家重农政策的引导下,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势头。全年粮食产量超历史,达亿斤,增长,比历史最高年份年增加亿斤。预计全年农民人均增收元左右,达到元,增幅达,比上年增幅高个百分点,近几年来首次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农民当年增收额超历史。

  在确保粮食安全、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也是亮点频现,呈现出“三个稳中有增”、“四个同步提高”的喜人局面。“三个稳中有增”,就是经济作物播面、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和优质率稳中有增。今年全市蔬菜播面、茶、水果、棉花等经济作物面积都实现了稳中有增。在今年粮食大丰收的年景下,预计今年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比重达到,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很不容易。经济作物优质率达到,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四个同步提高”,就是水产业的名特优水产品比重、畜牧业的草食型、瘦肉型畜产品比重、养殖业效益和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同步提高。全市今年水产养殖面积万亩,同比增加亩,预计水产产量万吨,增长,特种水产品产量万吨,增长;渔业产值亿元,增长。预计全市肉类总产万吨,禽蛋万吨,分别增长、。生猪出栏万头,增长,其中瘦肉型猪万头,增长,生猪出口居全省第一。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和家禽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预计畜牧业产值亿元。畜牧水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这么多年来,今年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心情最舒畅的一年,农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党的好政策,同时对明年增收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也对我们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越是形势好,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分析、正确判断当前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清醒地看到好形势背后的增收压力。

  必须看到,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明年不可能继续出现,依靠粮食增产和价格上涨增收的空间有限;必须看到,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深层次矛盾和不确定因素,明年依然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区域化布局进展缓慢、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产品加工滞后、农业标准化水平低、农产品流通不活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民素质偏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必须看到,我市农民收入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全省、全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于明年农民增收形势,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

  相对而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还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一是丰富的农业资源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全市万亩毛竹,平均亩产不足元,多万亩油茶林,平均亩产只有公斤,按现有的技术水平进行改造,亩产值可增倍以上,这些资源,需要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精耕细作”;二是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当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已成为市场上最大的卖点,我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版权所有但现有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数量、产业规模与优良的生态优势还不相称,同样需要通过众多龙头企业的努力,壮大绿色食品产业的规模;三是主导产业的规模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现有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绝大多数还在培育之中,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四是农产品加工增值的空间还远没有拓展开来。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种养业产值比,不到,低于全国:的水平,更远低于世界的水平。

  因此,保持和巩固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必须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明年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两个”的发展目标和“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中兴特色养殖”的要求,坚持科学的农业发展观,一手抓粮食生产不动摇,一手抓结构调整不放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不断壮大主导产业规模,实现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目标是:在优化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上,围绕六大主导产业规划,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初具规模的主导产业群、优势产业带;在优化农产品品质上,围绕主导产业的主导产品,积极培育和发展市场竞争力强、效益高的优质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力争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比重提高个百分点,达到;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个百分点,达到。

  上述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力促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产业化,对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增收越来越面临着市场、资源、信息、技术等因素制约,增产不增收现象时有发生,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改变我市出售初级农产品的现状,使农业发展与二、三产业发展有机地、内在地结合起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通过发展龙头农户、协会农户、股份合作等产业化形式,可以有效地使农民与企业之间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农民除了可以得到种养的收入外,还可以分享加工业和运销业的部分利益,从而增加收入。要充分认识到扶持龙头企业是扶持农民、扶持农业的核心所在。广大农民由于分散经营和缺乏对市场的了解,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龙头企业上连国内外市场、下连广大农户,是农民走向市场的依托,是真正的市场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找到了龙头企业,就找到了市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扶持农村,就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植财源,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之举。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的逐步配套,产业化所带来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生产领域的不断拓展,必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促使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分化出来,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把农村生产与城市市场联系起来,促进农产品加工向农村乡镇扩散,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推进农村工业化,实现城乡交融、优势互补,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版权所有

  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层次。要紧紧围绕水产、粮、果、菜、畜、禽、木竹等主导产业,在政策、技术、服务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迅速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实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辐射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形成围绕支柱建龙头、依靠龙头壮支柱、农民围着龙头干的产业化格局。

  ⒈实行大开放主战略,大力引进和发展各种类型的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把农业产业化变成承接沿海以及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重要载体,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同行业大型企业集团甚至农产品加工营销跨国公司,借助外力发展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外向程度高的出口创汇龙头企业,争取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升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开拓能力。要放手发展民营和个体龙头企业,拓宽民营资本进军农业的渠道,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等杠杆,支持有发展前途的龙头企业壮大规模,吸引规模型龙头企业和成长型龙头企业进入市级龙头企业队伍,扶持更多的市级龙头企业进入省级、部级龙头企业行列。要加大资本、市场资源整合力度和市场运作力度,依托优势龙头企业,促进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通过产权转让、产权置换、重组并购等形式,发展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切实改变我市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的局面,形成以部级、省级龙头企业为核心,市级龙头企业为骨干,普通龙头企业为基础的产业化经营主体。

  ⒉发挥龙头企业核心带动作用,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健全、合理,是否落实。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方搞“订单农业”,订单兑现不了,有的地方搞利润返回,利润返还不了,这里除了法律意识淡薄、合同不尽规范等问题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利益分配关系没有处理好。因此,推进农业产业经营,一定要把这个问题作为大事来抓,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结机制,让企业和农户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使龙头企业真正成为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领头羊。

  ⒊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上饶特色农产品名牌。目前,我市以上农产品没有经过加工,直接进入市场,农产品加工增值的潜力和空间非常大。有资料表明,农产品通过加工,可增值几倍甚至几十倍。抓住了农产品加工,就抓住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产业链长、产品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要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努力把我市建成全省最大、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要依托水产、粮食、生猪、木竹等优质农产品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加工业、粮油加工业、肉制品制造业、林产品加工业等重点行业。要依托优势企业的品牌优势,大力开展品牌整合,实施品牌规模经营,争创名牌农产品。大家耳熟能详的“完达山”乳制品,就是多个黑龙江地方乳制品品牌整合起来的,成为唯一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全国乳制品行业品牌,身价超过光明、伊利、蒙牛等知名品牌。近年来,我市在树品牌、创名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的来说,我市农产品品牌杂、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茶叶、大米都有几十个品牌,几十条、几百条小龙过度竞争,谁也成不了名牌。各地要引导龙头企业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品牌经营意识,加大品牌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叫响一个品牌,大力发展品牌农业。

  第三,必须把建设农产品基地、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来抓。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第一生产车间”,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发展和壮大滨湖地区的水产,铅山、玉山的养鳗,婺源、德兴等林区的工业用材林、油茶林,上饶县、铅山等地的毛竹,万年、横峰等地的生猪,上饶县、信州区的花卉苗木,玉山、广丰等地的梨柚,以及高速公路两侧的优质瓜菜等具有区域特色、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市场型、效益型农业,及时更新和改良主导产品品质,突出骨干品种,形成专业化生产的鲜明特色。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品牌的模式,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满足龙头企业对优质原料和市场对优质产品的需求。具体要求是:

  ——突出加快水产、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产是上饶最大的优势,要充分挖掘可养水面潜力,努力扩大乌鱼、螃蟹、鳜鱼、鳗鱼、青虾等特种水产养殖面积,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推广万年县畜牧业发展经验,引进畜禽良种,加快发展规模养猪和生态畜牧小区,大力发展肉牛、肉羊、肉兔以及地方良种家禽等草食动物。力争明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

  ——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培育、引进和推广一批优质高效的瓜菜、饲草、花卉苗木、水果等名特优新品种,加快建设百万亩优质瓜菜生产基地、百万亩以梨柚为主的果业基地、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力争明年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以上。

  ——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退耕还林、重点生态公益林项目建设,为我市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创造更为优良的生态环境。加速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百万亩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亩优质油茶基地、百万亩丰产毛竹基地,突出发展竹业、茶业、油茶、工业原料林等产业,力争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个百分点以上。

  ——扎实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稳定粮食面积万亩,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引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粮食品种,力争绿色大米生产基地达到万亩。扶持壮大一批大型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粮食企业发展“订单”粮食,促进粮深加工,提高种粮比较效益。

  各县(市、区)要朝着建设沿海发达地区和国际市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的目标,坚持山上、山下、水中三维空间并进,龙头、市场、大户三股力量并举,不断发展壮大水产、畜牧、粮食、水果、茶叶、蔬菜、花卉苗木、毛竹、油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力促我市主要农产品实现规模化、基地化、区域化生产。一是发挥优势建基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地的气候、地理、交通与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着力在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上下功夫。二是依托龙头壮基地。把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鼓励龙头企业直接创办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产品供应渠道,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三是围绕市场育基地。要把市场作为基地建设的第一信号,变先抓生产为先抓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来引导生产。四是引导大户连基地。要积极引导农村种养大户、能人本着合理布局、发挥优势、相对集中、突出特色的原则,促进大户与大户之间基地相连、连片开发、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着力营造一个重点行业形成优势、重点产业形成规模、重点区域形成特色、重点产品创出名牌的基地建设新格局。

  在农产品买方市场条件下,农业生产的风险已经从生产领域转向市场流通领域。要大力培育形式多样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营销公司。要引导有实力、懂市场的龙头企业,以“水产、畜禽、水果、瓜菜、毛竹、绿色食品”六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努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农产品营销公司。广丰的天桂梨,通过集味堂的统一营销,年年不愁销路,带动了千家万户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二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广万年、铅山、广丰等地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鼓励多种形式一起上,加快发展多主体、多形式、多种类、跨区域、紧密型的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在我市具有相对优势的粮食、水产、畜牧、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上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建立跨区域的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三要不断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全力挖掘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运输等方面的能人,加强对经纪人在销售、管理、流通等专业知识和市场经济、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闯市场的能力。要精心打造农产品流通的交易平台。一是引进市外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资本和管理,加快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鄱阳水产批发市场、万年贡米市场、信州区农产品物流中心,要朝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产品集散中心的目标,加快建设,不断增强市场影响力,增强带动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生产的能力。二是紧盯长珠闽沿海市场,加快设立农产品直供直销点、配送中心。水产品、蔬菜、水果以及其它优质农产品,都要争取在沿海城市设立经销窗口,扩大上饶农产品的销售半径,提高上饶农产品知名度。三是利用上饶农经网等信息化平台,促进农产品网上销售。要加快开拓农产品流通的新领域。一是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组织订单生产、加工,提高订单履约率,建立起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紧密的生产协作关系,促进农业生产与市场紧密连结。二是发展超市农业。主动与国内外大型农产品连锁超市集团挂钩,建立稳定的产品供销关系,拓展农产品销售更为广阔、充满前途的新空间。三是发展创汇农业。围绕我市特种水产、有机茶、生猪等优质农产品,积极引进、创办农产品出口创汇企业,帮助更多的龙头企业取得自营出口权,提高农业外向度,力争三年内以特种水产、生猪、异钠、有机茶等为主的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亿美元,增强我市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科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强大动力,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一是大力发展高科技种子种苗产业。要紧紧围绕特色主导产业的培育,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效益为突破口,加快引进、选育、推广一批优良品种,特别是要结合我市实际,引进、培育蔬菜、特种水产、油茶、水果、畜禽等名特优品种。玉山的信木柚,要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提炼特色,提高品质;油茶基地,要加快引进优良品种,现在已经研究出亩产多斤油的新品种,要主动加强联系、引进,对我市油茶林进行更新改造。要适应市场需求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需要,注意引进和推广专用农产品的种子种苗。二是加大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力度。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各地要积极引导和引进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优质农产品,使企业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开发中心和推广转化基地、产业培植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全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建立健全生产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大力推广低残留、高效益的农业投入品,倡导使用农家肥与沼液、秸杆等有机肥,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全市农产品基本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优质农产品基本达到绿色食品要求。借鉴大鄣山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的经验和模式,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生产技术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切实增强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培训,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科技素质。各地要借助“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等培训载体,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包括栽培模式、养殖模式,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等,不断提高农民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成果的能力,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信用意识和质量意识,造就一大批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的有知识、有技术、懂经营的农民,同时,要组织规模龙头企业的经营者参加高等院校专业培训,造就一支善经营、懂管理、高素质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队伍。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产、加、销各个环节,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协力配合和大力支持。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抓手,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引导、指导和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共同促进我市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

  ⒈倒计时完成移民扶贫任务。今年人的移民扶贫任务,必须确保在月底前建成新房,确保移民在春节前搬进新居。现在距年底只有一个月,距春节也只有两个多月了,四个重点县要按照搬迁计划,进行倒计时督查,加快建房进度,确保完成任务。同时,对明年的移民扶贫工作要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

  ⒉下大力气抓好冬季农业、冬季造林和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官正书记多次强调,冬季是江西最好的农业生产季节,既无水患,也无旱灾。各地要把冬季农业作为当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狠抓冬季农业生产,大力发展“两菜三草”等经济作物,力争冬季农业达到万亩,覆盖率达到以上,农民人均从中增收元。冬季造林要围绕工程造林、义务植树,迅速掀起造林整地的高潮,各地要层层动员,集中力量,在月份开展造林整地突击月活动,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造林整地任务。要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今年要完成土石方万方,完成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新增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万亩,解决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亩,并对影响防汛抗旱的渠道进行清淤疏浚。

  ⒊时刻抓好森林防火、动物防疫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防火责任制,明确重点林区防火责任人和专业扑火队,加强宣传,严管野外用火,各级防火办要坚持小时值班,发现火警,及时报告,及时组织扑灭,做到“打早、打小、打了”。要切实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针对近段时间生猪出栏、补栏频繁的实际,认真落实动物防疫预案,加大对流入我市的仔猪检疫力度,从源头上堵住疫情进入我市。要做好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的卫生、消毒、防疫工作,储备充足的疫苗、消毒液,确保需要。一旦出现疫情,要及时扑灭。

  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而农业产业化则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依赖性政策之一。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实施十余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中西部地区整体跟进,整体发展水平提高;产业化领域拓宽,龙头组织结构区域合理;龙头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等等。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看到,由于在改革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的存在,农业产业化的效果还不突出,对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的拉动作用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规模小,抗击风险能力差;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等[1]。这些问题就使得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前进动力不足,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难以服务“三农”,造福人民。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要贯彻“利益共享”的核心思想。也就是农业产业化的成果不仅仅表现为经济在数字上的增长,更表现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升级。要实现这个目的,农业产业化必须按照和谐指向发展,使传统政策焕发新的活力。

  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很多地方都将种植结构调整作为先导,以农产品种植带动加工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延伸。但是在种植品种和主导产业的选择上,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也就是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自然地理情况进行农业产业化的推广。要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同时避免自身不足对生产造成影响。区域自身的优势,可以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下面用两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

  假设存在两个面积相同的不同区域甲、乙,在同样的时间内对于两种不同农产品A、B(同质的A、B市场价格在所有区域统一)的生产有以下三种情况(表1、表2、表3):

  通过比较三个表格代表的情况,可以发现区域甲生产农产品A的经济效益是区域乙生产农产品A经济效益的两倍,而区域乙生产农产品B的经济效益是区域甲生产农产品B经济效益的三倍。因此在农产品A的生产上,区域甲具有绝对优势;在农产品B的生产上,区域乙具有绝对优势。按照经济原则,区域甲应集中力量发展农产品A的生产,区域乙应集中力量发展农产品B的生产,充分发挥自身的绝对优势。

  要发挥绝对优势,就要认真审视自身的区域条件,从根源上着手寻找绝对优势。一般来说,绝对优势的产生有三种情况:第一,自然地理优势,表1代表的就是这种优势。在相同面积的不同区域上,投入同样的生产要素,产出的同品种农产品价值不同,因此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比较甘肃河西走廊和陕西关中平原这两块区域,在制种业的发展上投入相同的生产要素,河西走廊产出的经济效益肯定要高于关中平原地区。因为河西走廊点状绿洲的地理区位是发展制种业的最佳条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种子的纯洁度。而关中平原的成片大区域种植则容易造成种子的泛滥杂交,使种子的品质下降,效益降低。第二,经济成本优势,表2代表的就是这种优势。在相同面积的不同区域上,要获得相同价值的农产品,投入的生产要素有多有少,因此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同样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亩产相同的情况下,京津地区需要投入的种子、肥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要明显高于四川。因为京津地区的土地使用、改造成本与劳动力成本远远高于四川,在水稻价格相似的情况下,京津地区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要远远低于四川。第三,综合优势,表3代表的就是这种优势。在相同面积的不同区域上,由于区域甲在各个方面均占有优势,即使区域乙投入的生产要素多于区域甲,得到的产出仍然少于区域甲。以番茄生产为例,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无论在自然条件方面还是生产成本方面都要比西南地区优越,因此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就应该成为我国番茄的主产区,理应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自然与社会差异巨大,一些地区往往很难找到自身的绝对优势,这就需要通过相对优势原则来指导地区产业发展。

  假设存在两个面积相同的不同区域甲、乙,在同样的时间内对于两种不同农产品A、B(A、B价格在所有区域统一)的生产有以下情况(表4):

  分析表4可以看到,区域甲在农产品A和B的生产上都具有优势,而区域乙处于全面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分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不能使区域甲全面生产而区域乙全部生产停顿。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区域甲农产品A的生产的投入—效益比为1∶1,农产品B的生产的投入—效益比为1∶2;区域乙农产品A的生产的投入—效益比为1∶0.5,农产品B的生产的投入—效益比为1∶0.25。区域甲应该集中资源生产他的投入—效益比较高的农产品B,区域乙应该集中资源生产他的投入—效益比较高的农产品A。这样才能使甲、乙两个区域的要素投入分别得到最大使用,产生最大效果。

  但是这样的分工对全部要素在整体区域的使用效果如何则需要验证。假设区域甲、乙可以自由配置的生产要素均为2 000,用于农产品A、B生产的生产要素各为1 000。这样,在初始状态下区域甲可以获得的经济效益为:农产品A的效益1000×1/1=1000,农产品B的效益1000×2/1=2000,总计3 000;区域乙可以获得的经济效益为:农产品A的效益1000×0.5/1=500,农产品B的效益1000×0.25/1=250,总计750。两区域共同效益为3 750。按照前面的分工原则,区域甲专业生产农产品B,区域乙专业生产农产品A,则在新状态下区域甲可以获得的经济效益为:农产品B的效益2000×2/1=4000,区域乙可以获得的经济效益为:农产品A的效益2000×0.5/1=1000,两区域共同效益为5 000。可以看出新状态比原始状态增进了效益1 250。具体过程可见表5。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虽然区域乙在农产品A和B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但是通过分工,区域甲和乙各自生产自身生产效率高的农产品。不仅实现了各区域生产的效益最大化,而且增进了整体经济的经济效益。当前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尤其是种植结构相似度非常高。甘肃、宁夏、新疆、内蒙等地区都把马铃薯、番茄、枸杞等作物作为主要经济作物加以扶植。甘肃省在马铃薯种植上要逊于内蒙,番茄种植上逊于新疆、枸杞种植上逊于宁夏,可以说没有绝对的优势。其他几个省份之间在种植结构上也都存在相似的矛盾。按照上述相对优势原则,如果将这几个省份统筹考虑,各省份从事自己投入—效益比最高的生产,不仅避免了产业结构相似造成的激烈市场竞争和农产品价格下跌,而且会扩大整个西北地区农业种植生产的经济效益。

  我国农业生产的供给能力总体上是强劲的,种植、林业、畜牧、水产门类齐全,产量充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的需求也是旺盛的,生产活跃,交易频繁。但是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的农业却长期处于低增长阶段,农民经济处境困难,可以说在供给与需求的衔接之间出现了问题。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这个问题,而农业产业化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龙头企业。

  就传统的市场关系来说,农户与市场直接发生关系。由于市场与农户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单独的农户无法对市场走势做出准确预测,承受着很大的风险,还往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市场交易中,分散的农户付出的交易成本和交易费用是很高的,导致大部分交易收益分散到市场的其他部分,农户的最终受益很小。通过实行农业产业化,引入龙头企业带动机制,可以使这个局面得到改观。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换,龙头企业得到了发展,市场得到了开拓;另一方面,龙头企业根据市场开拓情况和信息分析情况收集农户的农产品,同时向农户提供必要的服务。这样,农户避免了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得到准确的供给满足,龙头企业也可以顺畅运转。原先不均衡的利益分布就在龙头企业、农户和市场间较为均衡的分布,并最终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搭建平台,聚集力量,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作为引领当地强农富民的重要途经

  我市坚持立足本地地域和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支持下,着重扶持了一批有影响、有规模、有效益的优势产业,十五期间,汇集各方力量,共立项种植项目14个、养殖项目8个,加工项目21个、农业服务项目1个,安排开发资金10462万元。据初步统计,由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扶助,产业基地及龙头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建设经济林5.3万亩、中药材0.9万亩、畜禽出栏26.65万头、优质农产品基地10.14万亩,实现产业化项目新增总产值29207万元,安排就业2281人,使项目区人平增加收入320元。农业综合开发扶助产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

  1、优势产业得到壮大并逐步形成产业链。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来开发,用市场机制来运作,用国际惯例来管理,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和项目区农民实行“订单农业”,搞契约式经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让龙头企业和项目区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实现“双赢”。袁州区围绕“希望在山”的发展思路和“山上办绿色银行”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袁州区油茶资源优势,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创新制机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模式,预计袁州油茶总产可达1050万公斤,使全区油茶产业总产值突破5亿元,实现油茶综合产值超过当地粮食总产值的奋斗目标。高安市在主导产业建设中以市场运行、规模化经营、龙头化带动来调整产业结构。2001—2004年实施“稻+草+畜(禽)”产业开发项目,共投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1457万元,杨圩镇、八景镇、新街镇、相城镇、灰埠镇先后被省政府列为无公害肉牛生产基地,并跻身全国畜牧百强县(市)之列,到2005年全市发展种草面积3.8万亩。

  2、农业产业化龙头得到扶持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加强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拓宽农民增收致富途径。通过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大大增强了这些企业的辐射带动功能。2003年,高安市将上海元盛食品有限公司肉牛屠宰及加工项目列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项目计划并使该企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便建成投产。为了进一步发挥该企业的优势,积极推行“政府扶持、龙头带动、银行放贷、中心担保、小区养牛”的模式,由元盛食品有限公司按照高于架子牛0.2元的保护价收购育肥牛;通过保护价收购,既缓解了企业牛源供应的矛盾,又解决了养牛户的资金不足和销售问题。目前,全市进入了发展肉牛养殖的高潮时期,到目前底止,全市养牛10~20头以上的专业户411户,100头以上规模的养牛小区24个,人平养牛2头以上的专业村21个,常年交易市场32个,牛饲养量已达29.6万头,其中出栏肉牛7.8万头。

  3、农业产业布局得到改善并为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为使农业综合开发在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从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推广等多环节入手,因势利导大力扶持当地优势产业的基地建设、良种体系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基地建设成果喜人。通过完善道路、水利等生产设施,补助种苗、栏舍等关键环节,提供信息技术等跟踪服务,以新的思路、新的措施来激发群众的种养积极性。各地主导产业的种养基地保持了快速扩张势头,据统计,项目区共新增基地面积22.1万亩。二是各县(市、区)政府均把龙头企业建设置于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各地以改建、扩建、新建等形式使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有了一个较好地发展态势。三是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促进产业升级。樟树市在支持中药材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支持推进中药材产业化与扶大药业龙头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其中天齐堂中药饮片已成为全省最大的中药材加工企业。

  4、农民组织化程度得到促进并为提升农业集约化生产水平打下了基础。在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过程中,我们把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开发的重要内容来抓。从目前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破解“三农”问题、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我们鼓励并支持农业龙头组织与农户建立各类松散型和紧密型的利益关系,对带动农户或基地能力强、促进农民增收效果好的龙头组织给予经济支持或奖励。靖安县椪柑协会通过不断发展壮大,从2000年刚成立时的会员只有40人,至今已发展到会员500人,种植规模也由最初的3200亩,发展到现在的52000亩,成功实现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成为靖安县的一大农业经济支柱。

  5、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得以发挥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随着近年来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逐年增加,国家不断加大了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力度。2001—2005年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中央财政资金累计达到6145万元,并吸引多方面投入。据初步统计,共吸引地方财政资金4317万元、银行贷款6166万元、企业和农民自筹资金5277万元。经过连年投入,将这些资金用以扶持产业化链条的薄弱环节,先后建成或完善了一大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化龙头项目。如万载县为把有机农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提出了“生态立县、有机富民”的目标,扶持了茭湖有机农业开发公司、青叶食品有限公司、锦江有机食品有限公司、金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生产有机姜、笋、荞头、小葱、草莓等22个有机品种,并进行了ECOCERT和BCS有机食品论证,促进了万载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

  二、精心部署,强化措施,以创新工作方式保障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成功实施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发展到现阶段为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采取的对策,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公共财政扶持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和经营机制的转换,本着以项目为载体和抓手,从本地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出发,促进优势农业产业的集中形成和发展,主要措施是:

  1、以前期工作为主攻点,良好把握立项的准确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与否是项目申报成功的关键,为使我市产业化项目在申报时更具竞争力,我们在前期准备方面具体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做好项目库建设,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招商指南和信息,及时搜集和整理符合农业综合开展产业化政策的项目充实到项目库内,使项目库长年保持足量的备选项目;二是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水平和可研报告的质量,要求项目申报单位严格按国家有关要求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为使项目更切合实际并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原则上要求可研报告的编制实行资质准入制。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