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博市秋季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意见门徒用户注册当前,全市秋季蔬菜普遍进入播种季节,大棚蔬菜进入闷棚、整地等定植前准备阶段,越夏蔬菜处于生长中后期。各地在蔬菜生产管理中,要积极推广新技术,落实“国家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计划”,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绿色生产,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
(一)大白菜生产。大白菜不宜选择前茬为十字花科的作物。播种时间为立秋前后,要选择抗病、优质、高产的大白菜品种。播种前每亩撒施优质圈肥5000kg,深翻后起垄。播种出苗后,及时进行间苗、定苗,中晚熟品种每亩1800-2200株,早熟品种每亩2500-3000株。适时做好追肥,在幼苗3-4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硫酸铵10kg;在大白菜莲座叶还未充分扩展、行间空隙较大的时候,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施硫酸铵20kg,或结合浇水顺水冲施充分腐熟的粪肥1500kg-2000kg,促进莲座叶旺盛生长;开始包心时进行第三次追肥,每亩施粉碎、腐熟饼肥100-150kg,或施N、P、K复合肥30kg,促进叶球生长;结球中期进行第四次追肥,每亩施硫酸铵15-20kg。大白菜结球期,需水量大,一般5-6天浇水一次,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叶球迅速生长。收获前7-10天停止浇水,以利冬季贮藏。
(二)胡萝卜和萝卜生产。秋胡萝卜已播种完毕,秋萝卜的播种一般在立秋前后到8月中旬。生产中管理重点:一是间苗和定苗。萝卜的间定苗一般采取“一疏二间三定苗”的方法,即在萝卜苗子刚露心时进行疏苗,待长出2-3片线片线片真叶时定苗,要注意去掉过密、劣株及病株,株行距以10cm×10cm或12cm×12cm为宜。二是肥水管理。定苗后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切忌忽干忽湿。幼苗期前促后控;“定橛期”后,肉质根头部粗大约与手指相当时,是肉质根生长最快的时期,应及时浇水,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收获前半月停水。追肥应以速效肥料为主,一般追施3次。在“定橛期”追第一次肥,半个月后第二次追肥,每亩施硫酸铵10kg-15kg,适当配合施用钾肥,再过15-20天进行第三次追肥,使用量比前两次略少。
(三)甘蓝和菜花生产。秋甘蓝8月下旬定植,松菜花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定植前施足基肥,定植后及时浇水,3-5天后再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缓苗后进行6-7天的小蹲苗,之后进行追肥和浇水,可随水亩冲施尿素5-10kg。莲座期是追肥的重点时期,追肥量要大,实行肥水齐攻,一般可亩施三元素复合肥30kg,以促使植株迅速生长。心叶开始包心后,再亩追尿素和硫酸钾各5kg。
(一)大棚闷棚处理。大棚蔬菜换茬之季的高温闷棚,既能熟化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又可灭除由于连作而引发的致病病菌及地下害虫,且易于操作,效果显著。闷棚方法:每亩施用未腐熟的有机物包括秸秆、马粪、牛粪等1000-2000kg,石灰氮80kg;然后深翻,大水漫灌,水面要高出地面3-5cm,水渗后覆盖新地膜,要盖严压实;之后密闭大棚,使地表10cm温度达到70℃以上,20cm地温达到45℃以上,一般闷棚15-20天,以达到杀死深根性土传病菌的效果。由于闷棚不仅会杀死有害微生物,还会杀死有益微生物。为及时补充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建议有条件的农户,大力推广应用多功能菌剂。多功能菌剂中的根际细菌可以利用蔬菜释放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也合成代谢产物分泌到根际。细菌在土壤中的繁殖活动及其代谢产物能够促进蔬菜生长、防治土传病害、提高蔬菜对非生物胁迫的抗逆性、促进土壤生物修复等。
(二)整地施肥。冬暖棚蔬菜生育期长,栽培时必须注意科学配方,施足基肥。整地前应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捣细施入土壤,用量为每亩5000kg,同时亩施尿素50kg,过磷酸钙100kg,硫酸钾25kg。深翻30cm后起垄,垄底集中施肥,每亩施精细有机肥100kg、复合肥50kg。实践证明,深冬大棚蔬菜采用南北向高垅栽培,能使菜地增加接触阳光的面积,深冬时高垅10cm-15cm深处的土温可比平畦同深度土温高出3℃左右,因而蔬菜根系发达,生长健壮。
(三)移栽定植。要根据不同蔬菜种类和不同上市时间具体确定定植时间。大棚蔬菜的定植密度不宜过大。番茄、茄子等茄果类蔬菜2000-2200 株/亩,黄瓜3000-3300株/亩,西葫芦1000-1200株/亩,菜豆3000穴/亩(双株/穴)。定植后要浇透水促进缓苗。缓苗后及时中耕,促进根系下扎,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根系。外界温度较低时,进行全地膜覆盖,以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湿度,减轻病害发生;同时有利于冬季增温保湿,增强抗灾能力,加速肥料的分解和保持土壤疏松。
(四)前期管理。根据气温变化,要及时覆盖大棚膜,并注意加强通风降温,温度一般可控制在白天25-28℃,晚上16-20℃。随着气温的逐步下降,可适当降低夜间温度,一般在10-12℃左右即可。夜间温度低既可抑制植株徒长,也有利于根系发育。
我市南部山区越夏蔬菜种植规模较大,目前正处生长盛期和产品大量上市期,对水肥消耗量大。对瓜类蔬菜,应每隔3-5天浇一次水,每隔10-15天追一次肥,每次每亩追氮磷钾复合肥30kg或磷酸二铵25kg。对茄果类蔬菜,要及时整枝打杈,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复壮,重新生出二次根、芽、花、果,达到增产的目的。一般可每隔7-10天浇水一次,并随水追肥1-2次,追肥要以钾肥为主,可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30kg。同时可进行叶面追施,叶面喷洒0.2%尿素加0.2%多微磷酸二氢钾,然后再喷洒500倍EM原液生物菌肥。对豇豆,可采取打顶的方式促进侧枝发育,适当增施氮肥,增加结荚数量,延长其收获期。对芸豆、扁豆等,要及时加强肥水管理,每7-10天浇一次水,每隔10-15天追一次肥,每次亩追尿素10kg、复合肥10kg。
(一)农艺防控。主要是因地制宜综合应用抗病品种、嫁接换根,适龄壮苗,水肥气热协调促控,以及冲施微生物菌肥等,增加根系活性,提高植株抗逆能力等农艺防治措施。
(二)物理防控。采用长效流滴消雾功能膜薄膜、避雨棚、遮阳网、防虫网覆盖预防病虫害,采用黄蓝板和频振杀虫灯等诱杀蚜虫、粉虱、蓟马和鳞翅目害虫,采用地面全覆盖、高温闷棚、通风排湿措施等防治低温高湿病害。草害严重的田块,应覆盖黑色、黑白双面、银黑双面地膜除草。
(三)生物防控。因地制宜示范推广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和应用性诱剂、生物农药等措施防控病虫害。
(四)合理应用化学防控技术。包括选用高效低毒短残效期农药、雾化度高的施药药械和适时对症用药,禁止使用高毒长残效期农药,严格安全间隔期。一是预测预报预防为主。要在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及时因虫因病用药,轮换用药,切忌长期采用单一药剂防治。二是科学选用药剂与剂型。要在准确识别病虫害种类的基础上,选用特效药、高效低毒短残效期农药适时施药防治。设施蔬菜施药,应尽量选用烟雾剂或粉尘剂。三是选用现代高效药械。大力推广常温烟雾施药机等现代高效施药器械,坚决淘汰雾化度低、防治效果差的老旧药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