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万博娱乐主管首页。-广西日报上思讯(记者 吕海锋 通讯员 韦世仙)芒种已过,十万大山脚下的上思县思阳镇易和村万物繁茂、生机勃勃,稻田里的秧苗拔节生长,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而在几年前,因外出务工、干旱少水、耕种难度大等原因,这里也出现过土地休耕丢荒的现象。
上思县思阳镇易和村万物繁茂、生机勃勃,秧苗拔节生长,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视频摄制:吕海锋
近年来,上思县组织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了大规模的灭荒复耕行动,摸索出“旱改水”和村集体经济增收有效结合的新路子,形成了土地复耕、村民有租金增加收入、村集体经济增加的“三赢”局面。
在灭荒复耕行动中,易和村共实施了220亩土地整治,其中100亩“旱改水”土地种上了水稻。
在灭荒复耕行动中,易和村共实施了220亩土地整治。经过和村民们协商,村委将这些土地进行了流转后统一经营。“120亩暂不适合种植水稻的土地,我们种上了牧草,专门出售给当地的肉牛养殖基地。另外100亩‘旱改水’土地则种上了水稻。”易和村唐国财说。
易和村100亩“旱改水”农田作为试点,春季早稻种植高产杂交水稻,晚稻种植香糯,晚稻收割后再种植蔬菜。
目前,该村把“旱改水”100亩农田作为试点,春季早稻种植高产杂交水稻,晚稻种植香糯,晚稻收割后再种植蔬菜。“让农田不被闲置,充分发挥了价值。”唐国财表示,采用这样的循环模式不仅让村集体经济增加,也让更多的村民实现增收。
易和村100亩“旱改水”农田作为试点,春季早稻种植高产杂交水稻,晚稻种植香糯,晚稻收割后再种植蔬菜。
2021年,易和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为51万元。加上今年牧草和香糯、早稻等收入,唐国财预计今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70万元。
易和村100亩“旱改水”农田作为试点,春季早稻种植高产杂交水稻,晚稻种植香糯,晚稻收割后再种植蔬菜。
在上思县的在妙镇那苗村,此前有1600多亩旱地只能种植旱地农作物,且产量偏低。实施旱改水项目后,这1600多亩土地配套做好了生产道路、灌溉水利等基础设施,发展水稻、马铃薯、山羊、黑雕鱼等绿色循环种养产业,年产总值预计可达5000多万元。如今,那苗村村民除了每年有1000元/亩的租金外,还能到基地里务工,每天有150元左右的收入。
数据统计,从2020年至今,上思县已进行了43个项目的实施,投入资金超过6亿元,整治复耕复种土地面积达1228.4公顷。这些经过整治的土地,大多变成了水田,有的小块坡地也变成了大规模的连片种植,目前全都种上庄稼,有力确保了当地粮食安全。